如何看待中國碳排放世界第一

文章來源:新民晚報張炯強2012-12-03 20:54

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志的《自然·氣候變化》專刊在線發(fā)表了全球氣候變化研究領域最具權威的學術機構英國丁鐸爾氣候變化研究中心的“全球碳計劃”2012年度研究成果。根據(jù)最新年度數(shù)據(jù),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將在今年進一步增加,預計較去年增加幅度為2.6%,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356億噸。 本@文$內(nèi).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wǎng) t a np ai fan g.c om

  研究顯示,2011年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國家和地區(qū)包括:中國(28%),美國(16%), 歐盟(11%)和印度(7%)。研究發(fā)現(xiàn),盡管總量偏高,中國的人均排放量為6.6噸,與美國的人均排放17.2噸相差甚遠。同時,歐盟的人均排放量降至了7.3噸,仍高于中國的人均排放量水平。

內(nèi)/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wǎng)-tan pai fang . com

英國丁鐸爾中心報告發(fā)布后,復旦-丁鐸爾中心主任、復旦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系陳建民教授認為:“作為制造業(yè)大國,中國接近全球30%的排放量在很大程度上與其他國家消費的產(chǎn)品有關,所以全球碳排放責任的歸屬非常復雜。但是,中國在目前治理城市空氣污染中所取得的進展顯示了我們迎接挑戰(zhàn)的能力。”

本文@內(nèi)/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wǎng)-tan pai fang . com

  復旦-丁鐸爾中心主管主任戴維斯教授指出:“從歷史上看,發(fā)達國家須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負主要責任。但是今天的挑戰(zhàn)是每一個國家都面臨的。我們相信,中國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以及所掌握的科學和技術,使得其有能力在面對這一全球挑戰(zhàn)時起主要的引領作用。”

內(nèi).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wǎng) t a npai fa ng.com

  目前聯(lián)合國在卡塔爾多哈舉行氣候變化大會。會議期間,英國丁鐸爾中心發(fā)布了有關全球碳排放總量排行情況,并發(fā)布了“中國碳排放總量世界第一”的論調(diào)。對此,復旦大學環(huán)境經(jīng)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博士指出,國際研究機構這一論調(diào),似乎得出“中國碳排放水平很高”的相關結論,但是,如果說這一結論在技術上成立的話,那么在社會經(jīng)濟意義上則是不成立的。 本/文-內(nèi)/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wǎng)-tan pai fang . com

  首先,人均的碳排放水平上,中國低于歐美;特別是在人均產(chǎn)出的碳排放(out-alive.com)效率上,中國更加遠遠低于歐美和世界水平。其次,時間結構上,中國的歷史排放水平和整體排放水平都較低;能源結構上,中國一直體現(xiàn)為“多煤,少油,少氣”的特征,去除這個權重因素,中國的碳排放水平會大幅下降。 內(nèi)-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wǎng) t an pa i fa ng . c om

  在貿(mào)易結構上,中國的碳排放有“在內(nèi)生產(chǎn),在外消費”的轉(zhuǎn)移特征,生產(chǎn)屬于高排放過程,消費則是低排放過程,也就是說中國的碳排放很大程度上是在為世界做貢獻。從這個角度去分析,也不能簡單將中國稱之為“碳排放第一大國”。李志青表示,從歷史比較的角度,說明我們的碳排放效率已有了很大的提高,碳排放強度也有了明顯的下降。他又指出,中國的碳排放解決了中國的發(fā)展問題,實際上也是在為世界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提供“紅利”,做出了貢獻;中國已將生態(tài)文明列入國策,提出建設美麗中國,這意味著中國將繼續(xù)堅持節(jié)能減排的道路,繼續(xù)努力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水平,這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

本`文@內(nèi)/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wǎng)-tan pai fang. com

 

本*文`內(nèi)/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wǎng)-tan pai fang . c o m

【版權聲明】本網(wǎng)為公益類網(wǎng)站,本網(wǎng)站刊載的所有內(nèi)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qū)市分站:(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nèi)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lián)系我們|網(wǎng)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yè)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fā)改委 生態(tài)環(huán)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huán)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