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全球氣候解決方案需建立國際標準
“聯合國在提倡發(fā)展健康的海洋,比如現在的海洋牧場這種形式。目前已經有大量的海洋基礎設施修建,這些大型設施用在哪?我們可以把它們用起來做海洋牧場和碳排放,一舉兩得。既應對氣候變化,又修復環(huán)境,保持生態(tài)可持續(xù)發(fā)展。”焦念志解釋道。
“我們現在提出的技術路線是針對這兩個問題,把污水處理從一個排放大戶變成一個碳匯大戶,實現負排放。同時讓污水處理從一個投入大戶變成一個盈利大戶,因為產生了碳匯就可以進行
碳交易。”基于多年的海洋碳匯基礎理論研究成果積累,結合國內外形勢,焦念志告訴封面新聞記者,要建立一系列的國際標準,在同樣的標準下進行交易,“這里的交易,是在國際
碳交易平臺上共同的尺度,建立國際標準,這個標準要讓全世界都認可,全世界都按照這個標準來實施碳交易,才是公平、公正、公開、有效的。”
氣候變化是全球危機,不分國家大小,而是涉及地球村的每個人。同時,氣候變化也是個很好的科研領域,是科學工具可應用的地方。
“所以我呼吁,讓科學再次成為全世界的共同語言或者世界語言,讓大家可以共同交流。”在AI急速發(fā)展的當下,焦念志認為更要使用好人工智能這一工具,“氣候變化需要數理化天地生的綜合知識,而AI的最大的特點就是綜合,能利用大數據,基于大模型把無數的人的智慧集中在一起,正好適合應對氣候變化這樣的復雜問題,而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普,AI也可以發(fā)揮作用。”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关注碳学会微信公众号
免费学习碳交易
业内大咖答疑解惑
安装易碳家APP
碳K线、工具、资讯
专业人士的必备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