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碳匯潛力巨大
早在2009年,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就提出了“藍碳”的概念。藍碳究竟是什么?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又發(fā)揮著什么作用?
“藍碳,又稱‘藍色碳匯’或‘海洋碳匯’,特指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儲存在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過程、活動和機制,是相對于陸地森林固定的‘綠碳’而言的。碳匯交易則是基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對各國分配的二氧化
碳排放指標的規(guī)定,創(chuàng)設出來的一種用于抵消人為
碳排放當量的虛擬交易。”廈門大學環(huán)境與生態(tài)學院教授、藍碳交易產學研團隊成員陳鷺真告訴記者,在陸地森林中,人們應用
綠色碳匯概念,實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進而達到造林減排的效果。然而,藍碳由于相關排放因子尚未得到獨立量化等因素,實際應用
案例要遠小于綠碳。
其實,海洋在固碳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數據顯示,海洋儲存了地球上約93%的二氧化碳,且每年可以清除30%以上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匯。雖然,海岸帶植被面積僅有陸地植被面積的0.05%,每年的固碳量卻與陸地植被相當。與林業(yè)碳匯相比,海洋碳匯具有更大的碳吸收速率、更高的儲存密度以及更長的儲存時間,“負排放”潛力巨大。
據介紹,紅樹林、鹽沼和海草床,能夠捕獲與儲存大量碳并永久埋藏在海洋沉積物里,因而這三種生態(tài)系統(tǒng)又稱為濱海藍碳生態(tài)系統(tǒng)。特別是紅樹林,具有降低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減緩氣候變暖等重要功能,是地球上固碳效率最高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之一,以及濱海濕地藍碳碳匯的主要貢獻者之一。
2011年,聯合國發(fā)展計劃組織、國際海事組織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等機構聯合發(fā)布了《海洋及沿海地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藍圖》報告,提出了保護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建立全球性藍
碳市場的目標。至此,藍
碳市場的開發(fā)日益引發(fā)關注。
隨著人們對藍碳減緩氣候變化認識的深入,保護和恢復紅樹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也體現在國際和國家減緩氣候變化政策和財政機制中——應用紅樹林作為碳匯林或者開展碳中和的嘗試隨之出現。
在廈門環(huán)東海域東北角、同安灣灣頂處,有一片郁郁蔥蔥的海上森林,遠遠望去,就像是一道拱衛(wèi)海岸線的綠色屏障。成群結隊的白鷺或從低空掠過,或停在林中嬉戲、覓食。蜿蜒曲折的木棧道掩映在成片綠色里,向大海延伸而去,游人踏足其中,仿佛在海上漫步。這里是福建省最大的人工紅樹林公園——下潭尾濱海濕地公園,也是2017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碳中和項目所在地。
2010年以來,我國主辦的政府間國際
會議陸續(xù)采用碳中和模式實現零碳排放目標,即通過植樹造林等碳匯手段吸收
會議交通食宿、會場用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主要在陸地森林中應用。通過廈門產權交易中心的專業(yè)化運作服務,2017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碳中和項目,成為我國首例應用紅樹林藍碳開展的大型會議碳中和項目。
“下潭尾濱海濕地公園位于海水與淡水交匯處,獨特的地理位置為紅樹林的種植提供了天然條件。”廈門市海洋發(fā)展局重大重點項目辦副主任余炎烽告訴記者,2017年8月,廈門下潭尾紅樹林公園被確定為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碳中和項目所在地。該項目通過種植580畝紅樹林,旨在于未來20年完全“吸收”會晤期間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從而實現零排放目標。這是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歷史上首次實現“零碳排放”。聯合國秘書長海洋事務特使彼得·湯姆森來廈門期間,曾專門就此調研并給予充分肯定,成為了中外知名的“碳中和廈門故事”。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