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將于4月22至23日召開為期兩天的全球氣候視像峰會,40多個國家領導人預計出席,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峰會召開前一日宣布將以視像方式出席峰會,并發(fā)表講話。
美國和中國兩個
碳排放大國如何行動對于應對全球氣候危機至關重要,而兩國目前正陷緊張關系,雖然幾天前發(fā)布聯合聲明并強調共識,但如何進一步合作,以及“氣候外交”如何撬動雙邊關系,是本次峰會的焦點。
此次氣候峰會是今年全球氣候政治進程的重要節(jié)點,各個國家的氣候談判專員將討論如何進一步提升減排行動力等,為11月1至12日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做準備。
中國出席峰會背后的考量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中國官員曾多次在回應媒體詢問時表示,已經收到與會邀請,正在積極研究是否出席。在峰會即將召開的前一日,
北京才宣布習近平將出席。
分析認為,中國陷入尷尬境地,在決定出席之前經歷了多番考量。
環(huán)保組織
綠色和平(Greenpeace)駐北京全球政策顧問李碩對BBC中文說,中國在過去10年里不斷改善及優(yōu)化在氣候方面的國際評價,已經出現一種有關“氣候領導力”的論述。而在重要國際議題上,氣候問題是少有的、可能令中國在國際上獲得認可的議題,因此對于如何鞏固和保持這種趨勢,是中國的一個重要考量因素。
就在上周,美國派出氣候問題特使克里(John Kerry)訪華,與中國發(fā)表聯合聲明。雖然美中兩國在意識形態(tài)上存在本質差異,過去兩年中在外交、貿易、科技等多個領域持續(xù)交惡,甚至互關領事館,但這一聲明被廣泛認為是美中兩國在氣候領域合作的積極信號。
東亞國際關系學者林泉忠認同這一聲明帶來的的正面效果,他對BBC中文說,“沒有凸顯雙方存在的嚴重分歧。”他認為,即將召開的氣候峰會對中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時機,“是中國能否展現大國風范的重要考驗。”
林泉忠說,美國正在推進氣候議題的進程,克里此前訪華算是對中國“誠意十足”的邀請,希望中國可以積極配合。如果不出席峰會,就會向外界傳遞與美國敵對的信號。
他還說,習近平出席峰會顯示,即便中國承認中美關系存在很大分歧,但在氣候方面還是可以合作,并且有利于中國對外傳播“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不過,由于本次峰會是美國召集各國領導人召開,中國出席也意味著承認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林泉忠說。
在周二(4月20日)開幕的博鰲亞洲
論壇上,習近平主席以視頻發(fā)表演講時表示,反對任何形式的“新冷戰(zhàn)”和意識形態(tài)對抗。他強調, “中國無論發(fā)展到什么程度,永遠不稱霸、不擴張、不謀求勢力范圍,不搞軍備競賽。中國將繼續(xù)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這番在中國主場
論壇上的講話似乎回應了中國在決定參與氣候峰會的多種考量。
國際壓力與主觀決定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有分析認為,中國此次決定參與氣候峰會,是多方壓力的結果。不過,中國似乎在擺脫這種論述,強調應對氣候變化是中國主觀要做的事。
就在克里訪華之際,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與日本首相菅義偉會談。這是拜登上任以來首位會晤的外國領導人,雙方隨后發(fā)表聯合聲明,被認為向中國釋放戰(zhàn)略信號,即美國將致力于重新鞏固美日同盟核心,并同時促成美日澳印四國統一戰(zhàn)線,以對應中國的全方位挑戰(zhàn)。
值得注意的是,氣候問題是美日會晤的一個重要成果。
根據美日聯合聲明,美日啟動了氣候合作伙伴關系。這種關系有三個支柱,即執(zhí)行《巴黎協定》和實現2030年國家自主貢獻;
清潔能源技術的開發(fā)、部署和創(chuàng)新;在其他國家,特別是印度太平洋地區(qū),支持脫碳努力。
林泉忠認為,美國希望日本作為亞洲的領導者來解決氣候變化問題,而不僅僅是配合的角色;而日本也意識到氣候問題的嚴重性,相信會盡可能調整計劃,降低碳排放。
“日本愿意提高減排速度,是給亞洲各國做表率”,林泉忠說,“這會給中國帶來很大壓力,如果中國繼續(xù)消極應對氣候問題,就不利于維持世界大國的地位。”
綠色和平的李碩認同中國面臨的國際壓力,他說,如何在這種壓力下保持獨立性,也是中國參會的一個重要考慮。
“中國釋放了比以往更強的信號,即中國不會屈從于任何國家,就算履行更強的氣候行動,也不是因為屈從于壓力而做。” 李碩說。
下一步計劃
預計拜登政府將在本次氣候峰會后宣布美國最新的減排目標,這將比巴黎氣候協議更宏大。巴黎氣候協議旨在將全球年均氣溫上升幅度限制在比工業(yè)化前水平高2攝氏度以內,科學家認為這一目標應繼續(xù)提升,至1.5攝氏度以內。
外界關注中國是否將在本次峰會上做出更多承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五(4月16日)在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的中法德領導人視頻峰會上再次表示,“中國將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
碳中和”,即二氧化碳凈零排放。去年9月份,習近平亦在聯合國大會上作出有關表示。
這一承諾意味著在政策上實現結構性改變,但尚未實施?!度A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正起草一份氣候路線圖。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近日在美聯社專訪中說,中國力爭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對于一個14億人口的發(fā)展中大國來說很不容易。有些國家要求我們把時限再提前,這不現實。”
樂玉成重申,中國作為發(fā)展中經濟體,不應該與美國、歐洲等發(fā)達國家承擔同樣的減排負擔。
分析認為,樂玉成的訪問意味著中國在為做出更多承諾設定底線。
林泉忠說,這是北京在氣候峰會召開之前向華盛頓投遞“軟釘子”,“先提出中國的觀點做出鋪排,讓拜登政府有所準備”。
他說,不應對中國在氣候峰會上的表現有過高期待,中國“既不會給(美國)太多面子,又不會讓自己下不了臺。”
李碩認為,鑒于中國目前國內經濟條件已經成熟,中國或有可能在去年承諾的基礎上做出更進一步的承諾,其中,減少煤炭使用和設定碳排放總量目標是首當其沖的考慮。
中國一直嚴重依賴煤炭行業(yè)提供就業(yè),并將其作為一種能源來源。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0年煤炭消費量占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的56.8%,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不過,根據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CA)首席分析師勞里·梅利維爾塔(Lauri Myllyvirta)分析,中國在2020年的碳排放總量比上年高出1.5%。他說,如果想在2060年前落實“碳中和”承諾,那么碳排放必須在達峰后迅速下降。
中國目前有1058個煤電站,超過世界總量的一半。英國環(huán)境事務智庫TransitionZero在近日發(fā)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如果中國要在2060年達到“碳中和”,必須現在就采取激進行動。報告撰寫人表示,中國必須在十年內關閉588個燃煤發(fā)電站,才能達到該國承諾的目標。
李碩說,總體來說,目前中國燃煤電廠的利用率在50%以下,不可能再建新電廠,因此減少煤炭和碳排放總量符合中國的經濟和環(huán)境利益,同時也會令中國更好的兌現去年已經做出的國際承諾。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